热线电话:400-668-9580 180 0518 9066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新闻资讯

职工真正期待的创新“奖励”是什么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时间:2020-07-23 作者:职享云 浏览量:

 原标题:【破解蓝领创新难点痛点④】职工真正期待的创新“奖励”是什么?

  阅读提示

  职工职务发明中的个体劳动价值应该如何体现,从而让职工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更愿意投入创新?拥有创新成果的基层职工不在少数,一些企业在评劳模、评工匠、评技术资格等方面对创新职工有相应的倾斜,也有的企业对创新职工的激励力度还不够大。

  不少基层职工表示,期待职工收益与职工创新成果的贡献度挂钩,让职工获得的收益和付出成正比。

  翟新生向职工传授探伤工作法,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对机车车轴进行探伤作业。受访者供图

  普普通通的蓝色存放架,上面依次排放着三根巨大的车轴,工人们只需稍稍用力,就能将车轴转动起来,配合仪器进行人工检测——这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翟新生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翟新生发明的火车头“机车车轴试存放架”。“新的存放架既节省了空间又干净卫生,最大的好处就是操作方便,让工人们省了不少事!”该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单位重视职工的发明成果,为我们搭建了成才的舞台。”翟新生深有感触地说。

  像翟新生这样拥有创新成果的基层职工,其实不在少数,而对于这样致力于创新的基层职工,许多企业在收益分配上没有做到位,激励力度不够大。不少职工表示,期待收益与其创新成果的贡献度挂钩,让职工获得的收益和付出成正比,以此调动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评劳模、评工匠、评技术资格,创新都要起大作用

  近日,南方电网广西南宁供电局变电检修班长、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何位经向记者介绍了一项获得南方电网公司职工创新一等奖的创新成果——“变压器听诊仪”。就像医生拿着听诊仪听病人的心肺一样,拿着仪器去现场对着变压器一听,就能识别出变压器内部到底是哪个地方出了故障。

  小小的“听诊仪”也就比普通手电筒稍大一点,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花费了何位经和团队整整半年的时间,“它涉及故障声音的采集、声音的分类和判断……哎,还是很复杂的!”何位经回忆起创新的过程颇为感慨。

  创新项目的成功,让何位经倍受鼓舞。他还很高兴的一点是,同事们对创新工作都非常踊跃,“我们企业今年上报的创新项目数量非常多,单单我们两个变电管理所就有100多个!”

  “前年我把‘变压器听诊仪’作为一个突出成果去参加评审,评委们都很认可,后来我评高级工程师就顺利通过了!”

  对于企业的职工创新奖励机制,何位经感到十分满意,因为团队的创新研发对于他们评劳模、评工匠、评技术资格等事务都很有益,参评政策对创新职工有相应的倾斜,“我团队里的一个成员也是因为这些创新成果得到了提拔,局里对比较突出的个人是会优先考虑的。”

  彭彦军是南方电网广西桂林供电局变电检修作业师,在技术创新方面,他从2004年就开始起步钻研,直到2013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彭彦军有了自己的团队,开始带领工友们进行技术创新:“比如说我们研发的无尘检修车间,就是比较优秀的项目。”

  2015年,在一次户外检修作业时,天公不作美,彭彦军刚把电源停掉就开始下雨了,这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主要是整个湿度环境满足不了检修的要求,这样会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当时,彭彦军他们在现场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型的一次性车间,解决了急需,而彭彦军也默默将这次经历记了下来。以此为契机,2016年开始,彭彦军和他的团队花了两年的时间,成功研发出具有推广价值、工业版的便携式无尘检修车间,并获得了南方电网公司职工创新一等奖。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对于一线职工来说,创新给他们带来的最大收益,主要体现在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岗位晋升中。

  创新人员如何参与效益分红,尚是个难题

  广西百色平果铝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的科长张正林自豪地对记者讲道:“对于创新科技奖、专利、项目效益的奖励等,我们都有相关制度,公司内部每年都会评一些创新成果并给予奖励,每年的科技奖励费用在100万元左右。”

  即使企业对职工的创新激励投入很大,但创新职工的收益依旧没有与创新成果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直接挂钩。而对于“让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这一点,绝大多数管理人员是认可和支持的,但在执行时确实存在很多现实难点。

  “只要创新成果获奖就会有相应的奖励,但是对于创新人员参与效益分红这一方面的政策力度暂时还不是很大。”相关企业管理人员介绍,“因为科技创新的成效分界较难界定,工作开展起来还是很有难度,不好落地。”但他们肯定,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推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开始从奖励上搭建一些分红的机制,探索如何让职工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受访中,一线创新职工其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创新研发的成果上,很多创新职工似乎并没有特别在意物质方面的奖励。

  彭彦军讲道,“不是说经济上有多少收益,主要这些创新是对我们自己的工作有益,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一线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原有的作业方法,达到提高人机工效的目的。”彭彦军由衷地觉得,这才是其创新最大的收益。

  作为南方电网广西来宾供电局甘振忠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在甘振忠看来,自己做这些研发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这些创新研发,主要是对自己的技能水平的锻炼,不论是从技能、管理方面,还是对自己的工作态度、作业习惯,都是十分有益的,包括出去评审、参加比赛,对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是无形的。”

  激发创新能力,还要给予职工更广阔的舞台

  比起物质方面的奖励,一线创新职工们似乎更希望得到企业在研发上的支持,好让他们专心于研发。来宾供电局机器人创建负责人韦双双表示,自己的团队每年都会申报专利,也想向全国推广团队的优秀创新成果,他希望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

  来宾供电局生技部经理李继初告诉记者,下一步,来宾供电局将加大创新奖励投入,并且不再局限于专业、岗位上的“小问题”,而是去联动高校、优秀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一起研讨生产、经营方向上的“大问题”,以校企联动的方式,去带领一线员工发展,给予职工更广阔的舞台。

  对于如何调动职工的创新积极性这一问题,李继初直言:“不能光看物质奖励!”在他看来,激发职工的创新能力,主要靠的还是企业营造氛围,“物质奖励当然会带来积极性,但更多时候依靠的是社会各界对创新创造的认可度。当我们走出电网公司系统去外面评比,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媒体的报道,让更多人认识到创新创造的优秀职工和感受创新创造的魅力。这样一来,职工得到社会认可、尊重之后,创新积极性会更高,创新氛围也会愈加浓厚。”

  记者手记

  创新需要企业和职工相互给予

  采访的过程中,彭彦军回忆道,以前团队想要申报专利,都需要自己到知识产权局申报,为一个专利得来回跑十多趟,不断办理修改、缴费等事宜,特别麻烦。现在公司帮职工找了专门代理机构,职工只需要写好申报交给他们就可以了,由他们去走完后面的所有流程,省了很多的事情。对此,彭彦平感到特别开心:“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研发中,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像这样的举措其实就是给予创新职工真正的支持,实际而有用,也是职工们欢迎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受访职工们不约而同地表达出“创新成果对工作上的帮助才是最大的收益”这一想法,这令记者有些惊讶,因为他们都来自不同地市不同公司,观点却出奇的一致。

  今年两会上,有代表提出要提高奖励水平来调动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让职工获得的收益和付出成正比。这肯定没有错。但在采访中,也有管理人员提出,激发职工创新的确还得靠企业的创新氛围,让创新职工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显得尤其重要。的确,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给予创新职工应有的荣誉,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创新运作的过程中,个人与企业是分不开的,让创新研发推广应用、走向市场,这其实是一个集体的智慧成果。企业给予职工大力支持,职工积极创新给予企业积极的反馈,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文中受访企业机制较为完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而在受访企业之外,尽管有关方面一再强调推动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但还是有很多企业对职工创新成果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职工创新热情不高。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建立鼓励职工创新的机制,能给予职工更多的支持,能让创新职工看见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创新队伍日渐壮大。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蒋少萱)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400-668-9580 180 0518 9066
工作日 9:00-17: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职享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57497号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

苏公网安备 320611020003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870

用微信扫一扫

在线客服